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来源:招生处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1-05-07    浏览次数:10

 

公共事业管理

文理兼招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咨询电话:13796992672

宣传语:3+1校企合作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管理人才。

宣传口号:德才兼备、和而不同、经世济民、成就梦想!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具有公共精神、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能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够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从事行政管理、项目管理、应急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研究、文秘、管理咨询等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目标1: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具备公共精神、公共责任,有高度法治意识;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

目标2:具备公共管理专业思维,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了解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实践及发展趋势。

目标3:能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目标4:能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

目标5:能适应环境变化,积极更新拓展自身知识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和自主学习能力。

目标6:胜任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中行政管理、项目管理、应急管理、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秘书事务、管理咨询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法治意识、公共精神和积极人生态度,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科学人文素养,身心健康。2.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观念体系,具备自然、人文、社会等领域通识知识,建立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体系,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技术和方法。3.具有科学认知观念及较好逻辑思维能力,具备应用现代化技术和工具能力,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场景中完成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并解决实际问题,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相关制度并用以规范工作行为,能够在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中完成管理工作。

三、专业特色:1.以“社会需求为引领,素质提升为核心,能力培养为根本,对接社会为出路”为专业指导思想,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2.创新“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联合培养、学分置换、就业实践等环节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养。3.建立体系化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整合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类实习单位,使学生在多元、真实职业环境中检验提升专业技能;4.提供公共管理仿真实验系统及专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打造完备专业技能体系,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四、核心课程:公共管理学、公共伦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组织管理概论、公共财政学、城市管理学、电子政务概论、公共危机管理、社区管理等。

五、就业去向:1)政府公务员;(2)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科技、社会保险等领域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管理和研究工作;(3)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组织、文秘、公共关系、咨询等管理工作;(4)考取硕士研究生;(5)参与国家“三支一扶”等就业项目。

英语专业

文史类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咨询电话: 18104593616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及较高的人文素养,并了解一定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能较熟练地使用英语从事外事、外贸、教育、文化或其他与英语相关工作以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又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厚基础、精专业”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应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基本情况;应了解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应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三、专业特色:依据国家最新颁布实施的英语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并执行新版(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重视专业基础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自第一学期开始对一年级新生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教学,自第三学期开始第二外语课程教学,加强对学生过级考试、考研的指导,认真贯彻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扩宽英语专业人才就业渠道,培养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及较强应用能力,勤奋踏实、积极进取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四、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汉/汉英笔译、英语演讲与辩论、语言学导论、英语文学导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西方文明史、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等课程。

五、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英汉口笔译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

六、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考取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能在教育行业、翻译领域、政府机构、银行、海关、外资企业、金融国贸、跨境电子商务等行业中,较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教学、管理、翻译、外贸谈判、文秘、电商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咨询电话:13555558581

 

  1. 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运用汉语进行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要牢固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文献检索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 专业特色

    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用、练本领”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写作和演讲等方面的基本功和技能训练。依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团队、黑龙江区域文化研究团队和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团队,加强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将科研方向与精品课建设、特色课程群建设以及新课程开发相结合,注重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探讨,侧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 核心课程

    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5. 毕业去向

    1)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教育机构等部门从事文秘写作、政务管理、文化传媒、文学研究等工作;(2)考取公务员;(3)考取研究生。

    社会工作专业

    文史类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咨询电话:1516459966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浓厚的伦理情怀,有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服务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和健康保障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督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实务性,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以课程见习和专业实习为重要的培养方式和手段。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专业课设置注重方法与技术,考核方式注重开放式能力考查与理论知识考查相结合。

     

    三、专业特色: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新体系;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四、核心课程:

    在社会学原理、社会心理学、伦理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基础上开设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社会工作方法课,同时开设社会调查、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行政学、西方社会学、社会统计等专业课程。

     

    五、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写作、语言沟通、人际交往及社会资源整合能力。

     

    六、毕业去向:

    社会工作职业已纳入国家职业序列,毕业生可直接参加由国家人事部和民政部组织的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考试。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学校、研究机构、工厂、农场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从事社会管理行政、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社区发展与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社会服务、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社会组织从事各类公益性或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