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招生就业工作处 党委宣传部
图片:新闻中心
撰文:苏伟 天亮
高等教育,就是把那些注定要在人群中显赫的人识别出来,发现种子、激发潜能。大学时光是人生的黄金时刻,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抉择和作为,将影响一生的工作和生活。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办学兴校的主要目标。
八一农大2016年在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计划总规模为3990,主要集中在本科二批次,在本科提前批次设有40个计划,招收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只在黑龙江和内蒙古招生。
学校按类招生类别有4个,分别为工学08-Ⅰ、工学08-Ⅱ、工学08-Ⅲ和农学09。按类招生的学生采取“1.5+2.5”的培养模式,实行宽口径培养,即新生入学时在专业大类内不分专业,在完成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相关专业成绩等,于第三学期参加本专业大类的分流工作,第四学期正式进入本专业大类中的某个专业学习。
八一农大自2015年开始招收“创新人才培养班”,针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2016年,采取入校后选拔的方式组建“创新人才培养班”,每专业招收20人,70%的学生可择优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八一农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精心打造专业化就业指导体系,突出服务垦区特色,打造落地应用人才,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建立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197个,达到每20名毕业生拥有1个就业基地水平。
农大男篮勇夺2015年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总决赛冠军,扬威全国!
大学校园是多彩绚丽人生开始的舞台和台阶,每年有为数众多的科技竞赛、文体活动、就业创业培训,为大学生展现才华、积累经验、提升自我,绽放青春风采,领悟大学精神,接续绵绵不绝的教育与学术传统。
校内有近百个学生社团,注册人数5000多,校级社团多为爱好型与公益服务型社团,院级社团多为学习型社团。
学校贯彻落实“四全育人”理念,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来校招聘用人单位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合作领域与方式进一步拓展,先后开办“垦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班”、“中机美诺班”、“禾丰班”、“百胜班”、“励志班”、“爱科班”、“富德康班”等20余个合作项目,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促进就业成效显著。
八一农大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从全国117所候选高校中脱颖而出,被教育部评为年度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大学毕业,未来出路有多种选择:可以就业,可以考研,可以参军,可以创业,学校将为你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培训,永远是帮扶支持你们的坚强后盾。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目前正在实施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的联合办学项目、与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日本山形大学、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的硕士生项目以及“中加合作—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等教学科研项目。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王震奖励基金、勤学奖学金、新生奖学金、涉农艰苦专业助学金和思源助学金。各学院也通过教师捐助、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捐助等方式,设立了20余项奖学金和助学金。
常国丽,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党总支副书记。2012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在给母校的信中,常国丽深情地写道:“学校是一片让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八一农大精神一直是我铭记于心的做人法则。大学四年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学子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每年都有历届毕业生回校聚会,重温同窗美好,再叙师生情谊,祝福农大前途似锦。
八一农大最闪亮的名片,就是所培养的学生,他们代表着这所学校最优秀的品质。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中所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品格,在学生身上打下特有的标记和符号。他们,载着梦的星辰缀满天宇!
刚刚结束高考的亲们,可能还记得高中班主任常说:“你们现在辛苦别怕累,等考上大学就放松了”。傻傻的你别轻信这句话。八一农大学风严谨、校风优良,只有努力学习,力争上游,你才能顺利毕业,穿上学士服,走过红毯,尽享人生的高光时刻!
请相信,四年后,你也会拿着毕业证书,骄傲地说:“八一农大,我的大学!”
最后更新 (2016-06-22 08:29)